急性肝炎跟慢性肝炎在病情發展和治療上有很大的不同,但多數民眾最想知道的是,如何知道自己的肝臟正在發炎?有什麼明顯症狀?答案是「沒有」。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洪俊銘、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、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楊培銘,接受《好心肝》雜誌諮詢時指出,臨床上,肝炎有兩種,一種是急性肝炎,另一種是慢性肝炎。急性肝炎指的是肝臟正處於急性發炎狀態,肝功能指數AST(又稱GOT)及ALT(又稱GPT),超過正常值上限,且發炎在6個月內會消失。
為什麼會發生急性肝炎?
引起急性肝炎的原因相當多,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主要是A、B、C、D、E等肝炎病毒,其中A型、E型是經口傳染,B、C、D等病毒則是經由血液及體液傳染。值得一提的是,D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病毒,必須有B型肝炎病毒才能感染人體,無法單獨感染,只會感染B型肝炎患者。
除了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肝炎外,這幾年,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,藥物與保健食品引起的急性肝炎有增加的現象,一些口服藥物如抗黴菌藥物及部分的抗結核藥、抗生素、某些抗痙攣藥、治療心律不整的藥物等,都有可能引起藥物性急性肝炎。
服用過量的止痛退燒藥物乙醯胺酚(Acetaminophen)也是造成急性肝炎的元凶之一,因此,服用這類的藥物務必遵照醫師、藥師指示。此外,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及保健食品,也可能造成急性肝炎。
一些先天性代謝疾病如威爾森氏症或是疾病引起的感染休克,也會發生急性肝臟損傷。有些血液疾病,患者需長期輸血,鐵質堆積在肝臟,也會造成急性肝炎。
急性肝炎的治療及預防
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炎,多是採取支持、症狀治療;對於急性B型肝炎,若病情急速惡化為猛爆性肝炎,除給予口服抗B肝病毒藥物外,必須同時評估肝臟移植的可能性。急性C型肝炎患者可以考慮直接使用近幾年研發出來的、強效全口服抗C肝病毒藥物,若是有經濟上的考量,也可以再追蹤,因為約百分之二十五的患者C型肝炎病毒能被自然清除。
至於藥物或其他原因如酗酒、先天性疾病造成的急性肝炎,須先找出引起肝臟發炎的原因,若是藥物則會建議患者先停掉正在服用的藥物,同時採取支持、症狀治療。
若大量服用止痛退燒藥物乙醯胺酚所造成的急性肝臟發炎,目前已有相對應的解藥。然而大多數藥物所引起的肝損傷目前還沒有解藥,只能停藥或換藥,像服用治療肺結核的抗結核藥物,有部分患者會引起急性肝炎,目前的治療方法是先停藥或換藥,並採取症狀治療。
其實,多數急性肝炎患者,雖然不治療也能自行痊癒,但有少數的患者會演變成慢性肝炎,甚至惡化成致死率極高的猛爆性肝炎,不可不慎。
慢性肝炎該如何治療?
臨床上,對慢性肝炎的定義是指發炎的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,指數高於正常值上限。台灣的慢性肝炎患者以B、C型肝炎患者為主,D型肝炎也會引起慢性肝炎,但它無法單獨感染,須有B型肝炎的人才會被感染。至於A、E型肝炎多半不會轉變為慢性肝炎。
除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外,自體免疫疾病、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、保健食品或是長期酗酒,都可能引起慢性肝炎。此外,飲食不當所造成的脂肪肝,已是現代人的文明病,也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,發展成脂肪性肝炎、肝硬化等。
關於慢性肝炎的治療,醫師會依據患者的病因與臨床狀況,給予不同的處置,如開立抗病毒藥物、免疫抑制劑等。若患者病情穩定,只要遵從醫囑,定期回診追蹤即可;如果肝臟沒有嚴重發炎或纖維化,甚至只要追蹤觀察,不見得需治療。
急、慢性肝炎皆少有明顯症狀張俊堂
了解可能引起急慢性肝炎的原因及治療方式後,多數民眾最想知道的是,如何知道自己的肝臟正在發炎?有什麼明顯症狀?答案是「沒有」。無論急性或慢性肝炎,患者很難從症狀察覺肝臟正處於發炎狀態,即使是急性肝炎也只是以疲倦、胃口不好、噁心、嘔吐來表現,情況嚴重者才會出現黃疸、右上腹悶痛、茶色尿等症狀。
慢性肝炎的患者未必會出現明顯症狀,症狀常要視肝臟發炎程度而定。部分肝臟發炎較厲害者,其AST、ALT等肝功能指數,可能會比標準值高好幾倍,也比較會感到疲累,但多數人會以為是工作太累而忽略。臨床上發現,不少B、
張俊堂C型肝炎患者,都是在健康檢查或是捐血前檢驗,才得知自己是帶原者。
肝基會董事長、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許金川也曾在專訪時表示,肝臟號稱是我們人體沈默的器官,平常默默的工作,但如果肝臟「發聲」恐怕就已經來不及了。這時候身體可能會出現黃疸、體重減輕或腹水,很多時候都已經是猛暴性肝炎、肝硬化末期或肝癌末期。所以許金川教授也提醒,肝臟健不健康絕對不能憑感覺,一定要定期接受抽血驗肝指數、驗胎兒蛋白、腹部超音波等完整檢查,才能確保肝臟健康無虞。